资讯新闻
当前位置: 主页 > 自然地理 >

双柏多元文化造就丰富山歌小调

时间:2017-12-14 17:31:57

双柏多元文化 造就丰富山歌小调

大河的沙子多又多,妹的小调比沙多,前面驮去几十驮,后面还有几十箩,这首流传在双柏民间的小调生动地形容了当地险峻秀美的自然风光,充分展现了民歌小调的魅力。

多元文化,造就丰富的山歌小调

双柏县位于滇中腹地,东邻哀牢山脉,南邻金沙江和红河系分水岭,居住着彝族、汉族、回族、苗族、傣族等14个民族,文化悠久,独具特色,正是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,造就了双柏县丰富多彩的山歌小调。

一年四季,双柏各地都有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,各民族穿着节日盛装,汇集歌场,入夜火把通明,歌舞升起,狂欢跌脚跳乐跳,跳笙对唱山歌小调,通霄达旦。

在今年双柏举办的安龙堡乡2017年花鼓文化节开幕式上,由当地民间文艺队表演带来《彝家花鼓庆丰收》《过节调》《跳弦》等节目,精彩演绎了四句长腔阿色调彝族小调等原汁原味的本土小调,让四方宾朋尽享彝乡民族文化盛宴,充分展示了彝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彝乡儿女的纯良与热情。

不同歌种,创新演绎出独特的曲调

双柏的民歌主要有阿噻调、四弦调、阿乖佬、阿利则、阿苏蔗、仁义调、四句长腔、冷气腔、过山调等九个歌种。而每个歌种,都有各自的特点,不同的唱腔和唱调,尤其四弦调的曲调有八十调之多。

彝族民歌多数用彝语演唱,演唱的发音关系,民歌唱腔与本民族的语音、生活习俗等方式都基本上得到统一,形成一定的格调。在演唱效果方面,由于少数民族古歌谣的发展历史悠久,歌手们在经历了代代流传的发展后,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。

而在地域划分上,民歌小调的演唱方式保持着一致性。四弦调、阿力则、阿噻调主要流行于双柏大麦地镇、安龙堡一带,安龙堡与大麦地彝族用阿车语演唱;阿乖佬、冷气腔、过山调主要流行于双柏县鄂嘉与爱尼山、独田接壤部分村落,用汉语演唱;四句长腔、阿苏蔗和仁义调主要流行于大庄镇、法脿镇,有彝语和汉语两种演唱方式。

歌舞是记述,也是生活方式

双柏的民族歌舞广泛流传在各族人民的生产、生活中,有生产劳动和狩猎时唱的、有谈情说爱和谈天说地时唱的,还有在婚嫁和丧事以及各种祭祀活动中唱的。这些种类繁多的民族歌舞传唱在人们生活当中,反映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习俗。

例如以彝族叙事诗著称的阿噻调,就十分强调叙事性。双柏县曾在进行彝文古籍调查、征集的过程中,发现《阿噻调》彝文手抄记录本,内容为情歌对唱。演唱的内容从人类起源发展、山川河流、天地星宿、劳动生产到农事节令、婚姻爱情等都有大量的彝文叙事诗。阿噻调演唱形式多样化,可一人领唱众人帮腔,众人合腔,一人领唱调头再唱调子,也可独唱。

听见弦子响,脚板就发痒;要跳要唱就在今晚。三天不跳歌,日子没法过。错落有致,变化丰富的民歌小调搭配热情奔放的舞蹈,每每夜晚来临华灯初上时,双柏当地市民和外地客人便涌向广场,和着清脆阅耳的四弦、三弦慢步起舞、拍手跌脚,好一派自在祥和。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